第124章 玄翦的请求
想要击败披甲门的人首先就必须破掉他们的防御。 正常状态下来说,破防一般有两种方式。 第一是找到硬功的罩门,通过破坏罩门的方式让对手的防御系统失灵,这种方法看上去简单,但罩门所在的位置一般都比较隐秘,不会轻易被发现,而且实力越强的人罩门也就不明显。 第二便是以绝对的实力直接打散护体之气,一举将对方的防御碾得稀碎,这种方法没有什么窍门,关键是要拥有远高于对手的实力。 对于想吴郇这种在多年前便已经将硬功修至大成的人来说,体外基本上已经找不到罩门了。所以可以直接将第一个可能排除。 至于第二个就更不可能了,黑白玄翦虽然是顶尖高手,但却不是披甲门门主的对手。 即便是自己对上,在不使用冰莲的情况下恐怕也破不了对方的硬功。 既然上面两种情况都不成立,那么玄翦又是如何破掉吴郇的防御的呢? 就在其思考这个问题时,一把断剑引起了他的注意。 走上前去,抬起将剑柄拿起,打量了一番后却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这把剑是大将军的?”北辰看向典庆,开口问道。 “这时之前击退秦军时,大王赏赐给师傅的,可惜也在这一战中被折断。”典庆答道。 北辰闻言后看了看,随后又捡起了断剑的另外一半,并且试着将两段拼起来。 可是剑的断裂处居然无法吻合,看上去就像是中间缺少了一块。北辰眉毛一皱,问道:“这把剑应该还少了一块碎片吧,拿回来了吗?” 典庆听到这话后微微一愣,自从事情发生后他的心思就一直在自己的师傅身上,哪有功夫去管一把破剑。 随即摇了摇头:“这把剑是我师傅带回来的,我也不知道另外一块去了哪里,可能是遗落在战场上了吧。” 虽然这件事听上去没什么古怪,而且也挑不出毛病,但北辰却总感觉有些不对劲,直觉告诉他吴郇的死和这把剑脱不了干系。 不过先不说自己的直觉准不准,单是这个没有任何依据的说法就不会有人信,所以他也就没有多说。 在吊唁了吴郇后,北辰没有耽搁,骑上马便返回了住所。 因为这次在少梁呆的时间长了一些所以在搬出之前那件客栈后就没有再住在其它客栈中,而是找了一座不错的小宅院,直接租了半年时间。 闲来无事躺在藤椅上,看着正在院子中挥舞着短剑的田言惬意的眯着眼睛,他很享受这种闲暇的舒适时光。,其实单是一袋夜明珠便可以让他一辈子都享受现在这样的日子,但北辰却不想那样。 毕竟如果每天都是惬意时光的话,那么这种舒适感将会在短时间内变成一种无聊的体验。 一晃眼,三天时间过去。 就在北辰刚想出门时,院门却忽然被打开,一个不速之客走了进来。 看到眼前之人北辰神色一动,开口道:“黑白玄翦,你怎么来了,有事?” “我想请你帮一个忙。” 闻言,北辰心中有些惊讶,按理说像对方这样的实力高强且习惯独来独往的杀手,即便是遇到了再艰难的事情都会自己去解决,究竟是什么事会让他放下心中的高傲来找人帮忙呢? 虽然有些好奇,但北辰也不是什么大善人,没理由别让让他帮忙他就要帮忙。 “我为什么要帮你?要知道上次见面,你还跟我动手呢。” 玄翦还是那副酷酷的表情:“如果你愿意帮忙,我可以为你出手三次。” 北辰并没有立刻答应下来,而是开口问道:“到底是什么事情,以你的实力还搞不定?” 听到问话后,玄翦稍微顿了一下,随后便平静的说道:“事情还要从一年多前开始讲起,那时我接到了一个很危险的任务,虽然最后还是完成了,但却也受了重伤……” 片刻之后,玄翦的故事讲完了,北辰也大概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名为芊芊的少女在玄翦快死的时候救了他,然后他们两情相悦,走到了一起,很快连孩子都有了。 而他的那位未来岳父也就是魏国的大司空魏庸却以自己的女儿作为要挟,让玄翦帮其排除异己。 就在不久前,他按照魏庸的指令将最后一个政敌杀掉,而对方也承诺放他与纤纤的自由,并且还约定在一个地方见面。 只不过以玄翦对魏庸的了解,这多半是个陷阱,但却因为自己的爱人还在对方手上而不得不去。 “所以你今天来的目的就是让我和你一起过去?”北辰问道。 玄翦点了点头:“你不用冒险,我会吸引魏庸的注意力,你只需要隐藏在暗处,等到纤纤露面后将她救下便可!” “如何?” 北辰考虑了一下后便点头答应:“可以,但你需要先回答我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 “魏国大将军吴郇,究竟是怎么死的?” 黑白玄翦神色微变,开口道:“没想到你居然会注意到这件事情,不过说实话,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也不是很清楚?” “怎么说?”北辰再次问道。 “那日我确实是受了魏庸的指使去杀吴郇,但他的实力超出了我的预料,即便是经过了一番与秦军的厮杀后,我也不是他的对手。” 说到这里玄翦微微停顿了一下,然后皱起了眉头接着道:“可奇怪的是在他手中的剑被我斩断之后,那一身恐怖的硬功似乎也随之消失了,所以我才能够将其击败!” “不过即便如此,还是没能将之当场斩杀,他躲过了我的必杀之剑,拖着重伤的身体逃走了。” 闻言,北辰眼前一亮,接着问道:“也就是说你虽然重伤了吴郇,但那些伤却不足以要了性命,那么他又为何会死呢?” 黑白玄翦摇了摇头:“这件事我也不清楚,但想要他死的可不仅仅是秦国,魏国之中有这种想法的人也不少!”